② 教师课堂大比武决赛——教师专访:黄华达
为进一步促进教师钻研教学理论,更新教学观念,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,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,切实推动我校“三风”建设。我校开展以“提高课堂效率,向课堂要质量”为主题的教师课堂大比武总决赛。最终进入决赛十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,让评委、学生享受了一场精彩的教学盛宴。本期我们邀请到参赛教师之一:黄华达老师接受我校新媒体专访。
人物介绍
黄华达,我校数学教师,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。从事高中数学教育近二十年,熟悉高考各个考点,难点。所教学生多人考入985、211等名校,曾多次参加省市考试阅卷工作。在工作期间,多次获得赛课奖、论文发表奖、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。
Q1:参加本次教师大比武活动,黄老师有什么感想和收获?
在本次比赛中呢,首先我很荣幸能够参与进来,非常感谢我们学校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,感谢各位领导对我们教师队伍的关怀和对我们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!收获呢,其实有很多,第一就是自己在这个岗位上,能够站出来和其他老师一起竞技,我认为这从我自身的能力来讲,提升了自己,鞭策了自己。比如说在做课件的时候我可能对某些环节不是很熟悉,但是他就会鞭策着我去熟悉那些环节,在某些知识点的时候,平时也许没有那么细致,但是在比武的时候会面面俱到,就会把每种方法尽全力去想,把我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。第二,在我们老师中,哪怕没有参与进来的老师,他们其实也很优秀,只不过比较谦让,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这个团队是一个和睦、友好、朝气蓬勃的团队。在这团队中我们不仅感觉工作是愉快的,生活也是愉快的。第三就是在这一次活动中,除了展示我们自己之外,同时还可以展示了一个班级体的一个班风、学风以及我们所在班级的学生和老师的一个心灵感应。比如说我在高一班上课时,同学们就是全心全方位地配合。同时我也参与其他赛课老师的评课,我也能感受到课堂上所有的学生,都是全神贯注的认真配合老师比赛。所以我感觉能够和这些学生,这些孩子打成一片,是我们人生中一笔不菲的收获!
最后,希望我的同学们,虽然不管名次怎么样,但都能够又快又好地健康成长!
Q2:平时在执教当中,黄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上有什么心得?
在平常的教学中,我的心得很简单,就是乐于和学生打交道。我们把心送给学生,学生也把心送给我们,我们就会有心灵的一个感应。只有达到心与心的交流,那么课堂也罢,还是平时生活也好,还是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喜怒哀乐,都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。只有这样零距离我们才能够把知识更好地输送给他们。
Q3:在后面的教学工作中,黄老师想在哪方面做得更好?
通过这次活动,我想在今后教学中,用更多的知识武装自己,用爱心鼓舞他们,用实际行动征服他们,全心全意的帮助他们,圆大学梦!
Q4:您还记得您第一次站上讲台的场景吗?多年教学经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?
我现在还依稀记得当时上第一节课时的情景。课前我把要讲的每一句话都练习了很多遍,但由于紧张,还是说了许多错话,把底下的同学逗得不得了。课后,来我询问了听课的老师和同学,让他们给我提出了修改的意见,我从教学环节、内容、时间把控,以及语言的逻辑、关系等方面做出了改变。虽然那都是过去的事情,但回顾过去的教学路程,谁都有青涩的时候,但关键是我们不放弃,要不断努力,才能有更好的结果。
Q5:高考在即,黄老师想对高三的同学们说些什么?
同学们,你们即将走进高考搏击场,搏击场上最需要冷静、淡定、平和,最需要把握轻重、平衡时间,最需要看清关键点、抓住得分点、舍弃疑难点。“狭路相逢勇者胜”,希望大家排除来自四面八方的干扰,朝着预定的目标勇往直前!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,拼搏是人生最有效的磨砺。你们要把握机遇、珍惜当下、脚踏实地、刻苦学习。用拼搏和汗水诠释青春的梦想,用智慧和激情谱写绚丽的华章,全力以赴答好人生考卷,书写人生精彩,绽放青春光芒。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和老师们的期待!
Q6:生活中的黄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您觉得自己在生活中和在课堂上有什么不同吗?
教师,不是在课堂中“演戏”,而是在课堂中生活。生活,应该是闲适的,充满了人间烟火的味道,课堂生活也应如此。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和生活在差别不大,都是一个对事情比较认真的人,可以让同学们放松下来和睦相处。
Q7:可以简要分享一下您未来想采用的教学方法吗?
现在主要是采用的传统的课堂式授课方式,但我认为数学这门学科更需要结合实际生活,用现实实例去感悟,所以我准备未来采用微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并行的方法。概括的说就是我先提出自己的实例然后一步一步引导学生,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,让学生贴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的近距离。
结语
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大爱无痕,坚信教育是在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中真正发挥作用。他的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,尊重学生、教会学生做人,发挥学生的潜能,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。深入了解学生,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,做学生的知心朋友。言传身教、为人师表。他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,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,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,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,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,做到了使学生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。